落实优惠政策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 2024.09.19 06:50 阅读:

大家好!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调研报告,关于农村餐饮浪费问题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点赞、评论!


××县小农生产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位于××,海拔××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盆地气候特征明显,年均温度12℃,无霜期220天,年均降雨量760mm,年均日照时数1721小时,≥10℃有效积温3971.7℃。全县辖××个乡(镇)、××个行政村××社,农业人口××万,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林、牧综合协调发展的典型旱作雨养农业县。全县以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为主的粮食作物历年播种面积××万亩左右(包括复种),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201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可支配收入7084元,粮食作物产量 16.03万吨。根据××文件精神,我中心组织10名中高级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小组,于6月3-6日先后深入到我县××等××乡镇××户以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开展了调研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创新机制、强化服务、扎实有序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格局,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生产大户,积极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截止目前,我县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万户,占土地承包经营总农户的50%,土地流转面积15.3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0.9%,全县50亩以上规模流转主体达到100个,流转的土地面积3.04万亩。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特色农业形成。

但由于受特殊的地理条件、思想意识、传统观念、耕作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县农业生产经营还处于小规模经营阶段,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没有改变;农业生产工具相对比较落后,农业科技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水利设施、农村道路交通及农村生活设施相对落后;农村社会化、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生产在我县仍占有较高比例,全县约有小农生产户4.2万户,达到95%以上。

二、扶持小农生产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至2007年以来,我们以实现粮油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依托粮食高产创建、测土施肥、农田高效节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植保田间观测场与应急药械库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等重大农技推广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从技术、物资、发展现代农业理念、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手段,促进我县小农生产逐步向现代农业发展。平均每年有80%以上的农户受益。近年来,我县粮油生产实现了十连增,确保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部门联动排忧解难。我们充分发挥农牧、林业、水利、交通、电力、信贷等各部门的协调服务作用,加大了政策、法律、信贷服务力度,对小农生产者、尤其是精准贫困户,从资金扶持、项目倾斜、技术指导、降低贷款门槛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为加快小农生产及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大宣传培训,提高科技到位率。县农技部门为了扶持小农生产,提升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始终坚持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围绕特色产业、重点科技项目和重点技术推广、农业法律法规普及等内容,采取以会代培、网络、电视、广播、专栏、科技赶集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科学种田的自觉性,促进新技术的落实到位。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标准化生产能力、强化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小农生产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一)小农生产者作为传统农耕文化的主要载体,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农耕文化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变迁,被淘汰或遗弃已成必然。

(二)传统农耕文化缺少继承人。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但我国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大部分农村居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不再是从事农业生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和就业,其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以及审美情趣都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而对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缺乏认同感,对农耕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意识普遍不高。

(三)外来文化、经济发展对于小农生产都思想的冲击巨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小农生产者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和否定,对传统农耕文化不再重视,并持否定态度对于传统的农耕文化都造成严重影响。

四、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县地理位置对小农生产的影响。我县处于浅山丘陵区,川平地较少,山坡较多,农业机械化低。虽然连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但仍有大量的山坡地存在,无法使用农业机械,极大的制约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速度。小生生产者需大量投入劳力来经营土地,而土地产出有限,使得部分生产者脱离土地,寻找其它收入途径。

(二)现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力量薄弱,经营能力差次不齐。现有的规模经营主体多为农村的经营大户和能人,其文化层次较低,对现代农业的理解不足,发展方向受个人思维限制,发展速度较慢。应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能够回到农村,参与新农村的建设,为规模经营注入新动力。

(三)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资金缺乏,前期投资大、见效慢。据调查,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多数无项目投资,需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利率高、民间借贷风险大,使得规模经营无法大面积扩展,运作困难。

(四)小农生产者对于新型农业技术应用程度不一。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参与农业生产少,使得新技术推广较慢。现有的小农生产者多为老人妇女,其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一部分先进实用的技术难以推广。

五、对扶持小农生产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小农生产者多为一家一户的微型经营主体。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拨付充足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仍是小农生产重要的经济与技术支持。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小农生产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做为实用技术、现代化科技信息传播主体以及成果推广转化的核心纽带。如果没有科技人员,小农生产与现代化农业无法顺利接轨,其发展速度也会大大降低。只有通过科技人员的大力帮扶,培训出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生产者,小农生产经济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加快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我县在把握农业结构现状及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应坚持土地流转优先向专合组织、农业示范园、种植大户集中,为适度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坚持适度规模经营与小农生产同步发展,加快现代农业进程。我县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小农生产仍将会持续存在很多年,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速度也会逐渐减弱。应发挥好适度规模经营的带头示范作用,为小农生产者引进更多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经验,使小农生产能紧跟现代农业生产的步伐。

(五)加大保护传统农耕文化力度。首先,提高小农经营者传承和保护传统农耕文化的主动性。相关部门可以在取得传承人同意的前提下,组织学习班,或者是组织人员系统学习,使得传统农耕技艺能够传承下来,让更多的民众体会到传统农耕艺术的魅力。其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坚持乡土化开发、保持农耕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魅力的前提下,进行品牌化建设,对传统农耕文化进行开发利用,使用传统农耕文化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群生产压力逐渐增大,需要休闲与减压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也给我们的乡村游、农家乐提供大量的发展机遇,打造农家传统生产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传统农业庄园,重点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也能有效的保护传统农耕文化。

今后将持续聚焦小农生产的薄弱环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大力促进小农户经营优化升级;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和金融服务,破解各种生产要素制约小农户经营的难题;进一步建立完善支持小农生产的政策体系,特别是要支持农村信用体系、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完善农业风险补偿金政策,支持农业保险增量扩面,切实建立起小规模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


别忘了持续关注“办公室涛哥”哦!![赞][赞][赞][赞]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
没解决问题?查阅“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