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 增值税

更新时间: 2024.11.07 20:32 阅读:

随着金税四期的实施,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增强,税务机关通过监控、分析企业报送的各项数据,更快更准确的筛选出有风险的企业,重点推送税源管理部门询问落实。在这种以大数据为依托的现代征管手段下,一方面为企业及时提供纳税服务提醒和风险提示,另一方面有效的打击了偷漏税的违法行为,保障了国家税收。

一般来说增值税销售收入与利润表销售收入应该是趋同的,但是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果两个收入不一致,税务机关会将此作为一个重要风险点要求企业做出说明,而很多小伙伴会困惑,明明自己如实申报了两项收入,为什么会出现异常呢?是否有风险呢?

众所周知,在增值税申报表中填报的收入是按照增值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确认的,在利润表中填报的收入是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二者确认的依据不同,产生差异是很正常的。增值税与利润表申报收入的差异实际就是增值税申报收入与会计核算收入的差距。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 视同销售行为产生的两表收入不一致

企业以自产产品、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建设,增值税中视同销售,需要确认相应的收入。而会计核算中因货物没有离开本企业,也没有经济利益的流入,而是形成了另一项资产,虽然也是视同销售,但只结转成本,不确认收入,造成增值税申报收入大于利润表申报收入。

2.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产生的两表申报收入不一致

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是计入到资产处置损益的,在利润表中体现是将净额计入营业外收支下,但是增值税申报表确认的收入为全额销售额。

例如:甲公司将自用的设备进行销售并取得不含税货款10万,该设备原值是20万,计提累计折旧12万,账面价值为8万。增值税确认的收入为10万,而资产处置收益为2万。造成增值税申报收入大于利润表申报收入。

3. 收入确认原则及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不同产生的两表申报收入不一致

例:甲公司销售一批货物给乙公司,合同约定分3期付款,在2021年1月1日、2021年7月1日、和2022年1月1日分别支付100万,但是甲公司在2021年1月1日发出货物时就给乙公司开具了300万的发票,按照增值税规定,2021年1月1日,甲公司就要确认收入,计征增值税,但是会计上对分期收款销售货物的规定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也就是分别于2021年1月1日、2021年7月1日、和2022年1月1日确认收入100万。造成增值税首期申报收入大于利润表申报收入,后两期增值税申报收入小于利润表申报收入。

4. 不征税增值税的收入产生的两表申报收入不一致

例如转口贸易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简称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由于转口贸易其货物均不在我国境内消费,故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其销售收入也无需在申报表中填报,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这部分收入应记入收入。造成增值税申报收入小于利润表申报收入。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增值税收入和利润表收入由于纳税义务确认条件、时间和纳范围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当然收入差异并不只局限小编上述内容列举的,随着公司业务情况的多样化,这种差异种类会更多、更复杂。

此外,小编也时常收到小伙伴的反馈,自己所在企业专管员时常来询问利润表收入和增值税收入为何不一致,小伙伴们不要过于惊慌,更不要因为税务局的询问就觉得这两个数据必须保持一致,过度解读差异,非要强行保持两个指标一致,最后反而导致企业存在纳税风险。

税务局也只是通过这个指标来筛查企业是否有申报错误或瞒报收入的情况。日常工作中严格把控好收入的确认时点和纳税申报的时点,准确核算和纳税,不弄虚作假。平时对这些差异就要心中有数,并准备好收入差异的相关说明文件,一方面可以自查税收风险,另一方面在税务局检查时候能从容应对。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
没解决问题?查阅“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