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毛利算增值税的税负

更新时间: 2024.11.08 06:41 阅读:

增值税是流转税,我国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施行的是进项抵扣制。

实缴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收入*税率成本*税率)

(收入成本)*税率

毛利*税率

增值税税负率=实缴增值税÷收入

增值税税负率=毛利*税率÷收入

毛利÷收入*税率

毛利率*税率

前面的过程不重要,结论很重要:

增值税税负率=毛利率*税率

由此可见,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值税税负率和毛利率成正比。

毛利率越高,正常情况下的增值税税负率也会越高。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关系。

在税务稽查实践中,如果你的公司毛利率和增值税税负率偏离过大,很容易被监管系统提示异常。那么在接到税局自查通知后,你就要深入分析一下造成偏离的原因了,并通过差异分析来判断自己的增值税税额缴纳是否合理。

实际税负率远高于理论税负率

A=理论税负率=自查期间毛利率*税率

B=实际税负率=自查期间实缴增值税÷收入

B>A

这种情况下,需要重点查看是否存在进项税不足的情况

一般来说,企业的进项税不足的原因有三:

1、未及时向上游公司索取进项发票。

2、受上游供应商的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影响。

3、受自身所处行业的影响。

第一种情况属于公司日常工作疏漏,采购部门也好财务部门也好一定要及时向供应商索取进项发票,避免时间过长遗漏本该入账的进项税票,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支出。

接下来重点讨论第二和第三种情况。

情况2:

受上游供应商的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影响。比如上游供应商是小规模纳税人,只能给你开具3%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免税的增值税普通发票。那么这种情况下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导致实际税负率偏高。

例:A公司(一般纳税人适用13%税率)购买B供应商出售的商品,市场价格为113万元,B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适用13%税率),那么对A公司而言,其成本为100万元。假设A公司销售给客户的价格为226万元,那么A公司的收入为200万元,毛利率为50%,实际税负率和理论税负率均为6.5%。

若B供应商是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对A公司而言,其成本为109.71万元。假设A公司销售给客户的价格不变,即A公司的收入依旧为200万元,那么其毛利率为45.15%,理论税负率为5.87%,实际税负率为11.35%。

原因就是上游供应商无法提供13%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A公司无法足额取得进项税额,造成税负过高。

税负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公司的毛利降低,因为在上游供应商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进项税减少,就推高了成本,毛利自然下降。

这时我们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考虑要求上游供应商降低商品价格以弥补我们缺失的利润。比如:A公司可要求B供应商将价格调整至103万元,那么对于A公司来说成本依旧是100万元,利润没有损失。

当然,供应商愿不愿意降价、降价多少,还需要综合考量,毕竟甲方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情况3:

受自身所处行业的影响。公司本身是特殊行业,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比如你的公司属于软件技术服务行业,成本以人力成本为主。这时你的实际税负率也会高于理论税负率。

例子:C公司是一家技术服务公司(适用税率为6%),对外销售服务报价为424万元,假设其成本均为人力成本,金额为318万元。那么C公司的收入为400万元,毛利率为20.5%,理论税负率为1.23%,实际税负率为6%。

原因自然是大部分成本都是人力成本,C公司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导致税负过高。

同样进项不足也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试想一下若能够取得318万元的进项发票(税率为6%),那么C公司的毛利率将为25%,实际税负率等于理论税负率等于1.5%。

这时,我们可以向下游提高服务价格来弥补自己损失的利润;还可以通过与人力外派或劳动外包的机构合同,以索取人力资源服务发票的方式来取得进项税发票。

当然,公司应当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切莫盲目跟从。

实际税负率远低于理论税负率

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会重点关注这类企业。

对税务机关来说,实际税负率远低于理论税负率,这家公司很有可能从上游企业取得了大量的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毫无疑问是重点盘查对象。上游企业也很有可能被连带审查。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重点查看短期内是否购入了大量的固定资产和库存商品,如果是这些原因造成的,那么你的这种情况就是正常的,你可以向税务机关出具相应的情况说明。


实缴增值税是否合理,是否多交,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税负率和理论税负率的偏差来判断。

1、实际税负率和理论税负率的偏差不大甚至是没有偏差,那么即便是实缴的增值税很多也是正常的,说明企业的毛利很高

2、实际税负率远高于理论税负率,就应该分析上游供应商和自身行业的特点,还应该考虑增值税是否有通过价格进行传导,影响了公司的毛利,若有影响就应该向上游或下游企业进行价格谈判,把缺失的利润通过价格来弥补。一般为向供应商压价或向客户提价。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