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稀释是股权转让吗
股权稀释顾名思义就是股权所占比例减少了。一般情况下股权代表的是对公司的投票权和分红权,所以股权被稀释就意味这两个权利相应减少。对于原始股东的股权稀释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可以理解为新进的股东占有了多少点,
2024.11.07做养老运营的过程中,自己运营了一家非营利性养老院,如果因为个人因素或者其他因素导致不能继续经营下去了,这个时候你估计会想到转让它,但似乎又会无从下手,究竟能不能转?怎么转,今天我们一起看看。
顾名思义,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养老院,换句话说就是福利性质的养老院。享受国家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主要为既不是救助型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也无力支付市场型养老机构服务的普通老年群体(例如低保老人等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其包含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非营利性养老院可以享受以下特惠政策:
当然,为了跟进国家政策,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养老事业发展,针对非营利性养老院的创建与发展均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打算干养老的朋友可以搜集相关政策研读,或者添加文末微信直接咨询获取想要城市的养老政策汇编。
如果民办非养老院经营不善,想转让或者其他单位想要收购,这个会不会比较麻烦,有些比较特殊的规定?虽然说,法无明令禁止则行,但是非营利性养老院想要转让并非易事。
1
民非养老院的困境与希望
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民非”机构面临“五不”政策困境:
首先,投资人(法规称“投入人”)对该组织不享有任何财产权利;
其次,不得分红;
第三,不能向银行贷款;
第四,不准设立分支机构;
第五,许多机构不能获得免税优惠。
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大,“民非”也走上了改革与社会企业潮流,历来敢为人先的温州市2012年10月份推出了“公益新政”:确认登记为“民非”的学校、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出资财产属于出资人所有;投入满5年后,在保证不撤资、不影响法人财产稳定的前提下,出资人产(股)权份额经单位决策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可以转让、继承、赠与;在扣除举办成本、预留单位发展基金以及提取其他有关费用后,尚有结余的,允许出资人取得一定的合理回报。
未来,是不是会有更多地方出台相应的新政,支持非营利性养老院转让?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2
社会资本收购非营利性养老院的法律风险
与营利性经营主体的商业登记不同,民非机构在投资者权益的实现上存在诸多局限性,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不同于公司股权可以进行商业化估值,开办者对民非机构到底享有哪些权益在法律上尚存在争议,这也最终导致了在权益转让层面出现诸多技术障碍。因此,这也引出了投资者并购民非养老机构时最为核心的一个问题--收购的标的到底是什么?
在一般的公司收购中,常见的法律途径是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但这两者在收购民非养老机构时都不能适用。对于前者,因为民非养老机构设立时在民政部门的登记内容是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单位负责人、举办者、开办资金、业务主管单位等,没有“举办者权益”登记这一项,大多数地方的登记部门也不受理“举办者变更”的登记事项,以至于收购方希望通过变更举办者登记信息的方式来实现转让缺乏法律依据;而对于后者,由于举办者设立民非机构时出资的财产被视为捐赠,其对于机构的资产没有处分权,因此通过收购养老机构资产在技术上也欠缺可行性。
因此,实务中一种变通的方式是通过转让举办者权益的方式来签订交易合同。但这也仅仅解决了交易架构设计的第一步,还有更棘手的几个问题需要在收购交易中予以厘清:
关于举办者权益
虽然上述十部委的实施意见中提到了出资者、捐赠者对养老机构的出资(捐赠)财产不享有所有权,但并非意味着举办者对机构实体不享有任何权益。目前,举办者权益在法律上尚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较为认同的一种解释是:举办者享有的是兼具人身性、财产性的权利与义务的综合体,它是基于举办者的资格而享有的,包括推选决策机构决策人员以及参与重大事项的管理、获得合理回报等一列权利、义务的总称。那么,这样的分析是否有可操作的依据呢?很多情况下还得看各个地方的政策。以杭州市的政策为例,我们注意到2014年的一个文件(《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中将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定义为一项有限产权,产权归养老机构,但也赋予了投资者相关权益,主要体现在:
A. 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在扣除举办成本、预留单位发展基金以及提取其他有关费用后,如当年仍有收支结余,经养老机构内部决策机构同意并经审计符合规定的,可以从收支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举办人,年奖励总额不超过以举办人累积出资额为基数的同期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2倍利息额;
B. 投入满5年后,在保证不撤资、不影响法人财产稳定和不改变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出资人产(股)权份额经养老机构内部决策机构同意,可以转让、赠与;
C. 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经依法清算后,举办人可将依法清偿相关债务后的剩余财产变现,收回原始出资,其资产增值部分变现后主要用于当地社会福利发展,并可对举办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总额不超过变现部分的10%。
由此,若将举办者的财产权益理解为一项受限的权益,鉴于民非机构“非营利”的特征,该等权益在转让时受到限制,转让后原出资者是否能收回成本并获取收益在政策层面仍然不明确。
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
如上文所述,举办者权益的转让是一项受限制的行为,那么如何确保转让合同的有效性成为了实务中一个难题。
首先,转让合同是否需要经过民政主管部门审批后生效?这一点在司法实践中尚无先例。因此,我们只能参考与养老机构登记方式非常相似的民办学校的举办权转让的相关规定。《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4条就民办学校举办者变更问题作了原则性规定,即“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变更,须由举办者提出,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经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同意,报审批机关核准”。根据此规定,没有经过上述内部决策和审批手续的民办学校转让协议是无效的。
虽然在民非养老机构的相关规定中没有发现类似的规定,但在一些地方性文件中我们仍然可以揣摩出一些端倪。以北京为例,开办者在申请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时要签署一份承诺书,其中有一项便是“未经批准将不擅自转让养老机构”。虽然承诺书带有很强的行政监管目的,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没有经过民政主管部门同意的举办者权益转让协议的效力存在很大风险。
在实践中,由于无论是养老机构的业务主管民政部门,还是民非机构的登记部门社会团体管理局登记处,都对基于举办者权益转让合同申请的举办者登记变更持保守的态度,因此想要通过行政审批和许可的方式顺利完成变更登记在很多地方很难操作。如此导致出让方和受让方往往不得不通过私下签订协议并支付价款的方式完成收购交易,此种情形下交易合同本身的效力将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收购方来讲,风险非常大。
养老院转让价格
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养老机构的收购价格一般都远远高于举办者的原始投入,即便根据一些国家和地方规定,举办者可以在退出时以一次性奖励的方式获得一定的增值回报,但这也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审计、清算手续后才能进行,并且对回报的金额也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收购方而言,由于其无法找到合理的依据向出让方支付一笔较大的交易对价(从财务角度看,收购方的此项现金支出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上换来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因此双方往往通过其他变通的方式进行资金安排,如此操作对于收购方财务管理的合规性而言,无疑也存在非常大的隐患。
综上,作为非营利性养老院的创办者,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想要转手在运营的养老院,建议还是先了解透彻当地民政部门对“民非”的相应政策,若不能转让,则选择最优处理方式,若确定可以转让,还需要明确个人对于转让的收益做好预期规划与实际效益的测算。
股权稀释顾名思义就是股权所占比例减少了。一般情况下股权代表的是对公司的投票权和分红权,所以股权被稀释就意味这两个权利相应减少。对于原始股东的股权稀释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可以理解为新进的股东占有了多少点,
2024.11.07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权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作为一种财产性权利,公司股东有权自主处分所持股权,但股权转让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转让其全
2024.11.06齐精智律师在个人股权转让的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股权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阴阳合同”,即“阳合同”用于股权变更登记的股权转让金额等于股权对应的注册资本,但“阴合同”实际交易的股权转让合同所约定的金额要远
2024.11.06【案情简介】2013年4月19日,杨某刚和杨某伟(叔侄关系)共同出资成立天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登记法人为杨某刚,占该公司100%股权。双方未签订协议。2014年4月9日,杨某伟与杨某刚签订
2024.11.07#公司法 #股权转让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事项,《公司法》第71条第1、2款规定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股权,向外转让股权则需要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但同时在第4款指出:“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