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的审计底稿怎么做

更新时间: 2024.11.19 22:23 阅读:

1

一、目标

每一个报表项目,都是一个小的审计项目,每一个小的审计项目,都要现有一个小目标。

有了自己的小目标,其实就建立审计思路的起点。

我们做审计,就是不停的建立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思路,有了思路,就会有方法,方法的实施,会让我们发现新的问题,从而继续建立新的目标和方法,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

首先我们要总览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各类信息的浓缩,可以看出报表的结构、经营情况和主要的财务数据。

然后通过报表看到每个会计科目的明细,明确每个报表项目背后的数字是什么性质,确定有可能有疑问的科目,是否存在关联方的内容,动态的变化趋势,报表间的勾稽关系等。

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去攻克我们通过上述了解发现的重要问题。

主要的目标原则:

资产负债表通常我们更关注余额测试,而利润表我们通常更关注发生额。

除了存货与收入以外,借方发生额我们通常更关注高估,贷方发生额我们通常更关注低估。

2

二、具体程序

有了目标,我们就要为实现目标确定方法,并执行具体的审计程序。

根据我们发现的重点,进行审核和抽查,我们发现的各类线索都要进行标注,做到审查的轨迹清晰,让复核人清楚的看到我们的审计流程和审计程序。

1)程序的表现形式包括表格和描述两种方式。基本上是以实质性底稿的形式表达出来。

表格的好处是可以清晰地表达出你所做的程序,和你想表达的数据逻辑关系。

除了表格以外,还需要对你做的程序和工作进行描述,比如你亲自去发了函证,你是如何进行抽样的,你是如何进行盘点的,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些都构成审计证据和程序。

2)程序要逻辑清晰。

我们都经历过在新接到一个项目的时候,通常会翻看以前的底稿,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完全了解这个项目,很多底稿就很难去看。

没有交叉索引,数据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层次,就像一本没有目录的书,然后你去一页一页地去翻,鬼知道你到底做了什么程序。

工作的时候,最好可以以某一个循环为主体进行审计,比如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这样可以更有效率的建立勾稽关系。

对于报表各项目之间,各表与表之间,都要进行勾稽和交叉索引。

3)保持简洁

(1)尽量消除冗余信息,把底稿最简单化;

(2)同一个事项,只在一个地方详述,其他地方只引用;

(3)一张底稿说一个事情。

(4)该标识的地方少用文字。

3

三、发现

通过一系列程序的执行,得出审计发现:

1)、正确的发现

对无异常的发现进行描述,比如通过检查,数据没有差异,与原件核对一致等等。

2)、差异发现

实质性程序测算,发现的金额差异。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测算产生差异,或者报表勾稽关系不对等等。

3)、其他发现

对分析有异常的,给予解释说明,或补充进一步程序核实异常的合理性或差错情况。

4

四、结论

每做完一项测试,一定要针对上一步的审计发现,得出审计结论。

1)数字结论

对于我们上一步发现的数字,得出是否可以确认。若数字差异较大,则需要考虑是否进行审计调整。

2)问题结论

特殊领域程序,如舞弊风险考虑、持续经营考虑、对比数考虑、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关联交易等,存在可能影响报表意见的问题。

3)说明结论

对需要说明的事项和数据进行一定的描述说明,包括与客户沟通事项的记录,企业的处理方式。

-----------------------------------------------

每一个审计项目,每一个报表科目,都按照这四步去做,其实就可以做到审计思路清晰。

虽然已经离开了事务所,但在未来的工作中,依然会涉及到公司的内部审计,前天刚刚出差做完一个公司内部的审计回来,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思考,保持思考,并从新的角度去专研。

珍惜每一个项目机会,积累经验,认真经历过的,都是财富。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
没解决问题?查阅“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