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核算方法的中美比较

更新时间: 2024.11.08 01:22 阅读:

一、新中国政府统计的发展历程

1952 年 8 月 7 日,中央人民政府设立国家统计局。近 70 多年来,新中国统计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丰富和发展,用数字和图表绘就了新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光辉篇章。

新中国统计发展历程,可分为六个时期:

1991 年,国家统计局试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开启了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向国际通行的国民账户体系(SNA)转变的新篇章。

二、GDP核算的方法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按照最近公布的数字2022年中美GDP差距为5.31万亿美元,中美两国GDP核算方法刚好是相反的。按照中国的GDP统计方式,美国GDP注水太多。按照美国GDP的统计方式,中国藏了太多东西,有战略隐蔽,韬光养晦之嫌。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战略忽悠有多么厉害,也并不是某个智者或团体有意而为之,而是中国新旧系统没完成切换带来的Bug。2022年数据(按中国行业门类统计)如下:

三、生产法与支出法之比较

1、中国用生产法。因为中国国家运行的操作系统的原型来自前苏联,前苏联的经济核心就是工业经济和基建经济,所以其GDP算法是由之前苏联所采用的MPS物质产品核算体系,也叫“生产法”,即分别计算各国民经济部门的产出总额,再对应地扣除各部门的中间消耗,最后汇总所有部门产出增加值的办法,所以中国也势必沿用了(按美国的概念来看,中国战略隐蔽的地方太多)。

2、西方用支出法。而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发展以自由经济和资本主义为基础的消费经济,其GDP采用SNA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即“支出法”来核算GDP,即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个人国内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四大类统计项目,再减去产品和劳务进口的差额来计算GDP总量。美国就是采用支出法统计GDP的模范生(按中国的概念来看,注水的地方太多)。

3、生产法的优与劣。站在工业和基建经济的立场上,中国采用GDP统计法更真实,避免了很多的重复计算,更关注社会产品价值,即“社会创造了多少干货”的核算。但缺点是数据汇总相对复杂,且忽视了对非生产性部门,例如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科研,物业管理及大量服务场景的所产生的价值。很实在,但也很僵化,把虚头巴脑的去掉了,但忽略了很多价值和创新,甚至产生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价值。比如中国大量的服务性支出、知识产权类支出,往往难于统计。

请注意,是忽视了对非生产性部门,例如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科研及大量服务场景的所产生的价值。

⑴、 教育板块被弱化。我们中国可以构成除房地产和康养以外,可以构成另外一个支柱的产业——教育,其很多环节就不表达在GDP里。美国人均教育投入是中国的十倍,虽然有些方面是资本在作祟导致价格虚高,但美国教育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从一些角度说明了其厉害。

⑵、 医疗板块被异化。中国的医疗虽然屡经改革,但普惠国人,成为中国人民群众依靠的强大而充实的基础医疗,公费医疗在GDP当中表达很弱,但私立医院,医药产业,医疗科技及器械板块的发展因种种原因而不足。美国的医疗费用占GDP比重却逐年升高,2022年已经超过了7.4%。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美国的人均医疗费用已是中国13倍。

⑶、 文化产业被导向偏科式发展。同样,我们的文化产业,除了热火朝天的娱乐和真人秀,除了泥沙俱下的影视产业,我们的文化在全球的竞争力很弱小,连跆拳道和日本寿司都可以走遍天下的同时,我们只能靠孔子学。在美国把书籍、电影和音乐等知识产权的购买支出算成投资。

⑷、 金融业差距最大。中美金融最大的差距在于中国资产证券化比率偏低,直接融资比偏低,国民资产性收益偏低。深度的看,我们的GDP统计方法也是造成差距的至少是辅助原因之一。

我们把美国由于深入而广泛的金融创新及深化带来的资本化定价的资产,叫做虚拟经济,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这部分已经占到美国GDP的三成。当然,美国也有很多大忽悠的地方,比如增发国债算成GDP,要知道其国债已超过30万亿美元了。

⑸、 科研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科研就更让人生气了,真正的风险投资,科创驱动并没有真实体现在GDP统计中。——中国采用了政府部门和公立大学的科研投入体系,我们都知道中国大项目,大基础及大突破大都是从这里面来的,但这一块很难产生用于市场交换的实际产品。因此这部分算作政府支出。但在美国其境内科研支出全部或部分折算为国内投资。政府科研支出按平均社会投资收益折算其收益,可按照投资对其资产进行多年折旧核销。仅这一块使美国GDP总量增加2.5%。在互联网领域中,美国企业只要能够获得投资,不论有无销售和盈利,其消费或投资都会计入GDP。而中国要等到其产出增加值。

⑹、 服务业被忽略得有点严重。至于中国大量的服务场景,在GDP当中只有极少数纳入统计。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服务业统计比较粗放,很多服务场景要么不统计(如淘宝不交税),要么被低估。比如农村建房不算,民间现金交易、网络购物交易不开发票不算、小规模定税纳税人只按照设定的税收计算营业额(实际营业额远远超过)等等。比如美国律师行业在GDP中占比是中国这个占比的一百倍。美国房地产中介的佣金不仅算消费算投资,而且其家庭主妇在家里干半个小时及以上的劳动,要按照同期工资算进GDP里面。美国GDP还包括,赌博业、色情、监狱等特殊板块。美国有合法赌场近1000家,赌场收益370亿美元,每年监狱系统收益300亿美元。

⑺、 基建领域在中国现阶段的角色太复杂,支撑投资靠它,造成大量地方债务也是它,营造投资环境少不了它,大量的政绩工程和浪费,低效投资也是它。如何科学的,分层分类的,辩证的折算或调整计算基建板块GDP,其价值和引导投资,驱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远远高于管理个区区PPP,可现实是发改和财政更注重在PPP上不断发文,可是基建领域这么庞大的一个对象,省情市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方禀赋和路径不同,难道GDP统计方法不要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投资格局制宜的调整吗?众所周知中国是基建狂魔,海量投资于各类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这些投资只一次性按增加值计入GDP,但形成的大量基础设施却持续发挥着作用,带来城市营商环境及土地升值,换取长线价值,这些投资价值的科学计算,也深刻的影响着官员,企业家及社会对待基建的看法和投入。

比如房地产行业,我们每年房地产销售面积是美国的十几倍,但是我们房地产业的GDP只是美国的38%,很多美国统计的我们都不统计。比如美国要把全国住房不管是否出租都要核算一个租金纳入GDP,但中国大量出租是私下交易,中国目前房产价值有300多万亿,平均年租金按照5%计算就是15万亿,就这一块加上去即使扣除少部分纳税租金收入,我们的GDP总量也要增长将近20%。

我们每年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工程量是美国的几十倍(光是水泥使用量就是美国的30倍)。但是我们的建筑业GDP居然只是比美国多31%,原因包括我们只统计增量,增量还只统计建筑或者基础设施完成产值,美国不仅连存量工程的虚拟出租价值都要统计,还要额外统计人工支出、律师费、服务费等等。

不用再琐碎地逐一展开赘述服务业的,通过以上的比较就应该可以辨析中美GDP统计模式的优劣。

四、中国GDP统计模式调整

中国未来GDP统计模式该怎么调整?

这里我们把重点放在中国的GDP统计模式需不需要调整,把握哪些原则调整,向哪个方向调整?

1、建议政府及学界严肃地探讨此事,至少要为改不改提供个判断。

2、如果要改,我们主张要认识到中国GDP现行的统计模式是侧重于服务工业经济和基建经济的。挤干了水分的同时,把很大一部分价值给忽略了,把很多其实在创造价值的行为和主体给忽略,把很多间接带来价值的活动给低估了,把无形资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虚拟经济给弱化或歧视了,但大家认真想一想就知道了,这恰恰和当前很多官员,学者,企业家面临的困惑是互为因果的。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农村正在积极地迈向消费经济,迈向科技创新经济。

而生产法最让人觉得遗憾的地方就在于是歧视和忽略消费经济的,总理、省长、市长、县长、乡长们清楚的知道非生产性部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金融,科研,物业管理及大量服务场景产生着价值,企业家们也知道,各部委、厅局办也都知道大量的前期投入,营商环境建设,软投入,活跃的市场氛围,大量的服务行为在巨量创造直接或间接价值,但想想看滴滴还没盈利,拼多多也还没盈利,海量风险投资还没退出,短期获利不大现实,可是任期制却又如此现实的割裂着我们的思考和行为!

脑子想的很多、很睿智,身体很现实、也很诚实,说的就是GDP倒逼力量之下,我们的官员,学者,专家嘴里说着不唯GDP,不重GDP,但做法上又唯GDP,这是精神和身体的分裂吧。

指挥棒指挥不到点子上,爱乐交响乐团连《小星星》都奏不出来,信号灯不给正确,交通拥堵就消除不了。GDP是经济社会运行所需的指挥棒和信号灯,可是在我们通往消费经济和科技创新经济的路上,是要我们走向工业经济和基建经济的导向器。

所以,结论也很简单——要围绕着服务于消费经济和科技创新经济来优化我们的GDP统计模式。

五、借鉴美式GDP统计方式,扬其长,弃其糟粕。

美国式GDP统计方式尽管有其体制深处为资本家为虎作伥,为金融利益临界于民众之上干了不少坏事。但我们要善于扬弃,从中借鉴其服务于消费经济和科技创新经济的一面。

六、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研究适应于现行GDP统计模式。

要把五位一体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经济,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要把突破西方对中国卡脖子环节作为重要考量),新旧动能转换等新时代努力方向反映到GDP统计中去。

七、深刻意识到GDP只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方面GDP是诸多利益和操作的交汇点,共振点,所以要尽可能反应或模拟真实价值创造,另一方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在呼唤我们更科学、更开放、更动态、更深入的考核创新。

八、一旦要动,必须果断拿出一系列前置改革和配套改革的推进。

假如GDP统计模式需要发生变化,那么国资国企考核方案是也需要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财务、税收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当然,科研经费投放方式,政府采购和购买服务,也要做很大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新《土地法》的颁布,土地指标的管理权,农地流转,小产权土地的管理。

正是因为GDP统计方法在官员算账方式、财政投入方式、企业家做事方式的叠加区,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其改革势必很痛苦,拔出萝卜带出泥。但也因为GDP是开辟新时代和驱动五位一体建设的一个导向器,所以必须要做切换调整。

参考资料

1、国家统计局网站

2、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3、上海华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头条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
没解决问题?查阅“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