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的概念和特点

更新时间: 2024.11.21 20:07 阅读:

税收与税法的概念

税收的概念

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

税收从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分配关系。

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价值分配的法定形式,征税的过程实际上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价值分配的过程。

征税的目的

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解决的问题

税收解决的是分配问题。分配问题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

分配主体: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

分配依据: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税收的特点

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税收体现了一种平等性,即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对等关系。

税法的概念

税法的定义

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体现为法律这一规范形式,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制定税法的目的

税法构建了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体系,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的特点

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这两个特点。

义务性法规:

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但并不代表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

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的这一特点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

综合性法规:

税法是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制度组成的体系;

税法的综合性特点是由税收制度所调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税收是国家依据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特点:无偿性;强制性。

税法是一系列不同层级法律规范的总称,调整的是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特点:义务性;综合性。

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税收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

主体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征纳双方。

征税方: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

纳税方: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广义),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对权利主体另一方(纳税方)的确定,在我国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的原则。

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征税对象。

简单来说,客体就是“对什么征税”。

例如,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征税,故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就是各类“应税所得”。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
没解决问题?查阅“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