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为何属于再分配

更新时间: 2024.11.22 11:32 阅读:

厉以宁生前提倡第三次分配,也就是依靠道德力量的互酬相助。

互酬相助的交换样式,在过去农业共同体内部曾经是广泛存在的,但资本的渗透下,逐渐被消解。

所得税为何属于再分配(图1)

而厉以宁老先生所奉行的第三次分配,正是根植于对农业共同体的想象恢复的民族,进行一种非功利主义的交换。

这种交换和过去共同体的互酬相助不一样,它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共同体那样的强固规范。

共同体之间是普遍存在掠夺的,而厉老的第三次分配,既不同于市场经济那种赢者通吃的第一次分配。

也不是国家这一夺取机关,以强制力把通过税收等手段掠夺的社会总财富,以公共事业和福利的方式,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产业体系等来进行分配再分配,这就是第二次分配。

所得税为何属于再分配(图2)

第三次分配不是厉老的首创思想,它是经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极度扩张之后,才会出现的伦理经济的交换关系形态。

但很多人对分配的理解,都只是掠夺之后的再分配,也就是依靠国家强制力的第二次分配。最为明显的就是劫富济贫,这就是大众对于分配的最高理解了。

如果有民营老板因为才华和历史机遇,通过市场经济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那么大众就会深信他们的收入,是通过掠夺普通人的劳动成果而来。

所得税为何属于再分配(图3)

那么,大众就会要求国家通过税收等手段,将这些企业经营者的所得,进行一次社会再分配。

但企业老板认为,他们的收入所得只不过是社会分工结果,自身没有义务回馈社会,甚至不断要求降低企业的赋税,以增加企业活力。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会对厉以宁依靠道德力量的第三次分配理念嗤之以鼻的缘故。

他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痴人说梦的荒诞,不具备可行性。

但道德是起源于一种心理债务和强制,从广义上来观察,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换,而交换从广义上来说,本身又是一种经济性的。

看似非经济领域的道德规范,其实也是经济性。

所得税为何属于再分配(图4)

那些认为依靠道德力量的第三次分配不具有可行性,既是因为他们把分配的概念只停留在依靠强制力的再分配,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现实当中存在不少社会群体自愿把身家以各种形式捐赠回馈给社会的现实。

其实,社会主义分配的本质就是第三次分配的广泛存在。

虽然目前依靠道德力量,是无法改变社会现实基础的,毕竟只要在社会关系上有存在暴力,掠夺和再分配便是不可避免的交换形态,但是第三次分配是人类社会不应该嘲笑和放弃的信仰。

厉老这份社会责任心和学者风范,值得大家缅怀。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
没解决问题?查阅“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