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扣税标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您知道工资到手后多少才会开始扣税吗?它的比例又是多少呢?一、个税起征点2023年最新规定的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月(6万元/年)。
2024.11.22先看一个稽查的处罚告知书要点:
……由于你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接受调查并提供账册凭证等资料,我局无法准确核算你公司的企业所得税。 根据……核定征收你公司企业所得税。 ……对你公司按8%应税所得率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你公司201×年度申报营业收入29076××××.57元,应纳企业所得税581××××.29元,已纳5××××.94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576××××.35元。 (二)拟作出的处罚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你公司上述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的行为是 偷税。对你公司所偷税款处百分之六十罚款,罚款金额345××××.61元。 |
外行爱看热闹——虚开发票40万竟然罚款345万!(因为该公司同时被查出40万普票虚开)
也只能看热闹——看,不认真提供资料,后果就是罚款345万!
内行要看门道!
不论是当事企业还是围观学习的人,都要有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具体态度方法等可以参看拙著《税务稽查应对与维权》。(蓝敏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面对这一类《处罚告知书》文书,一定要理清其逻辑,找到其证据→事实→法律依据→处理结果的关系,才能知道是否有问题,问题何在,如何正确应对。
税务核定的金额能否按偷税处罚,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老生长争”的问题了。整理一个这个处罚告知书的逻辑:
事实1:未在规定期限内接受检查、提供资料
事实2:税局无法准确核算被查企业的纳税额
依据:相关的核定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结论1:实施核定,要求补税
最终结论:基于结论1,定性为偷税,所以罚款
理清了就会发现:
最终结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依《税收征管法》第63条,没有认定偷税的事实基础和证据基础——违法事实不清。
按《征管法》第63条第一款规定,偷税有三个前置行为条款,必须满足三者之一,再导致少缴税,才构成偷税。先讲这三个行为前提:
1、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
2、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3、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
就本例来说,如果要得到偷税的结论,应该是第1点:“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但必须有证据证明存在以上事实,才能定偷税。
从《处罚告知书》的表述看,只是“未在规定期限内接受调查、提供资料”,这与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的行为靠不上边。
伪造、变造,是指做假,需要分别有真、假的证据与对比才能认定。
隐匿,纳税人不接受调查、不提供资料的行为不能证明是隐匿行为。用例子来说,如果纳税人没有进行会计核算,就不是隐匿。反之,如果进行了会计核算但却把资料隐藏起来,就是隐匿。隐匿与否,必须要用证据进行证明。
销毁,同上理,销毁也需要证据证明,把原来存在的东西,销毁灭失了。
所以,仅仅是“未在规定期限内接受调查并提供账册凭证等资料”,无法构成偷税,不满足《征税法》第63条的偷税定义。
进一步讲,如果会计把公司的账本烧了,或把公司电子账套删除了,其行为恰恰被监控录下来交给税务,或者有人作证,充分的证据让税务有理由认定存在“擅自销毁账簿”的行为,那是不是就可以定性偷税了呢?
依然不能。
既然账已销毁,如何查账?如果“无法查账”从而导致无法核算清楚纳税人应该交多少税,正如本《处罚告知书》所言:“我局无法准确核算你公司的企业所得税”,那么也就无法确认纳税人是否少缴税。自然也就无法定性偷税。
对比一个反例,如果税务稽查通过其它证据,比如具体的合同、资金、客户证言等,证明有哪些业务被隐瞒、有多少金额利润没有申报,这才是真正的少缴税认定,定性为偷税就有一定基础了。
难道依《征管法》35条核定的金额,也不能认定纳税人少缴税?
不能。因为35条只是授权条款,税务人员依条款行使核定权后才导致纳税义务,导致纳税义务后,则纳税人应该限期申报纳税,在申报期限到来之前,都不构成少缴税——可见,期限前申报缴纳的话,甚至连滞纳金也没有!
当然,税务机关依法核定后要求限期申报,如果纳税人逾期还不申报,这就构成偷税了。不论之前是不是存在擅自销毁账簿的情况,税务机关都可以直接按“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这一点来认定偷税。
那么,退一步讲,如果不定性为偷税,税务稽查能不能按《征管法》第64条第二款进行处罚呢?
64条款二款的规定是:“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它没有63条那样的复杂前置条款。
依然不行。
问题依然出在“少缴税”这一点上,通过核定产生的纳税义务在核定时产生,在核定决定书规定的时限内申报纳税,都不构成未申报、少缴税。
基于《征管法》63条或64条处罚的前提一定不是“我局无法准确核算你公司的企业所得税”,一定是“我局算清了你公司少交了多少企业所得税”。
那么,拒不提供资料的行为难道就放过不成?
当然不是。
公司如果不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检查”——基于“双随机一公开”正式立案下通知的税务执法检查(不一般的所谓“调查”、“走访”“情况说明”等),这样的检查如果不配合、拒绝、扯谎、拒不提供资料的话,是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可以责令其改正并给予最高五万元的罚款,拒不改正还可以没收其发票、停售发票,有妨碍执法行为甚至可以移送公安。
就本《处罚告知书》的表述来看,本案例应该是适用《征管法》第35条第(三)项:“擅自销毁帐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具体是第(三)项的后一种情况:拒不提供纳税资料。
所以,核定征税没有问题。近3亿的收入才交5万的所得税,还不拿账给我看,任谁当税务稽查也会核定。并且,如果是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还可以罚5万元以下。
但按《征管法》63条或64条进行罚款,事实与证据上就有可争议之处了。
来源:蓝敏说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您知道工资到手后多少才会开始扣税吗?它的比例又是多少呢?一、个税起征点2023年最新规定的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月(6万元/年)。
2024.11.22今年以来,石家庄市税务局认真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多个行业释放积极效应,留抵退税政策的精准纾困,助力企业渡难关、长发展,让“躺”在账上的留抵税额“活”了起来。
2024.11.22综合所得(适用3%至45%超额七级累进税率)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所得年度收入额-60000-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
2024.11.22税金及附加包括企业所得税吗?不包括,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等。税金及附加这个科目如何核算?企
2024.11.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