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理论基础

更新时间: 2024.11.22 21:44 阅读:

接企业所得税(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期末账面价值就是其公允价值(由公允价引起的账面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

计税基础=取得成本(不承认公允价值变动)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期末的账面价值就等于期末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权益类科目)

计税基础=取得时成本

举例:甲公司2022年1月1日从公开市场购入一项平价债券投资,成本价1500万元,面值1500万元,2022.12.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700万元,该企业适用税率为25%,且未来无变化。解析税会差异如下:

①该债券购入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

2022.12.31日账面价值=1700万元

计税基础=1500万元

分录如下:2022.1.1购入该债券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500

贷:银行存款 1500

2022.12.31公允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因此产生应纳税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25%=50万,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损益类科目,影响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产生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挂钩,借:所得税费用 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50。假如当期实现利润总额1000万元,当期所得税(1000-200)*25%=200万

②该债券购入计入其他债券投资

2022.1.1日购进分录

借:其他债券投资-成本1500

贷:银行存款 1500

2022.12.31日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200

其他债券投资账面价值=1700万

计税基础=1500万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得税负债,由于其他综合收益是权益类科目,既不影响利润总额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分录:借:其他综合收益 50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0万,假设当期实现利润总额1000万,当期所得税为:(1000-200)*25%=200万

4、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下计量的账面价值=取得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公允模式计量的账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取得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税法的计税基础不承认公允价值变动,也不承认减值准备

举例: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取得一项房屋自用,取得成本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20年,采用平均 年限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2021年1月1日,由于公司搬迁,房屋空置董事会作出书面决议将该空置房屋对外出租,赚取租金,并且短期内持有意图不变。对于本案例采用两种模式计量对比计税差异,假设该房屋所处区域房地产交易活跃,并且可以持续获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公允价值,2021.1.1日该房屋公允价值1500万元,2021.12.31日该房屋公允价值为1520万元。假设甲企业适用税率为25%,且未来无变化。税会计税差异分析如下:

2021.1.1日由自用房地产转换为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500

累计折旧 1000/20*5=250

贷:固定资产 1000

其他综合收益750

2021.12.31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2021.12.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1520万

计税基础=1000-(1000/20*6)=700万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1520-700)*25%=192.5万,确认其他综合收益=750*25%=187.5万,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5 万

其他综合收益 187.5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92.5万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与税法产生差异的地方:一是折旧年限不同,二是折旧方式不同,三是减值准备,税法不承认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计量还是同固定资产的计量方式,变化的就是科目名称。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
没解决问题?查阅“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