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最长抵扣几年

更新时间: 2024.09.19 21:40 阅读:

2019年1月1日起,新个税法正式实施,在将费用减除标准提高到5000元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让纳税人直接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同时,为了便于纳税人进行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采集,个人所得税APP软件也于2018年12月31日正式上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信息填报。笔者认真研究,精心总结归纳以下经验:

所得税最长抵扣几年(图1)

一、子女教育抵扣

如果已经有了子女且已经满了三岁,并在上学的话,那么你每月便可以抵扣1000元,全年则可抵扣1万2千元。抵扣方式方面,可以选择夫妻双方中的一方100%扣除,也可以夫妻各自承担50%扣除。定额扣除:每个子女,每月扣除1000元。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扣除人由父母双方选择确定。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500元。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学前教育:子女年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

全日制学历教育: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当月——教育结束当月

特别提示: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可连续扣除。

Q & A:

1.填报子女教育支出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答:(1)有子女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①扣除年度有子女满3岁且处于小学入学前阶段;②扣除年度有子女正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2)同一子女的父亲和母亲扣除比例合计不超过100%。

2.同一子女、同一受教育阶段是否需要细化填写?如,义务教育阶段是否需要区分小学、中学分别填写?

答:无需细化填写。对于同一子女的同一受教育阶段,即使在一个年度中间,子女存在升学、转学等情形,只要受教育阶段不变,也无需细化填写。

3.同一子女某个受教育阶段中间就读学校或者就读国家(地区)发生变化的,是否需要分别填写?

答:无需分别填写,只需要填写填表时的就读学校即可。

4. 何时填写教育终止时间?

答:子女因就业或其他原因不再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时填写。当前受教育阶段毕业,但还会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无需填写。

个人从填报的教育终止时间次月起,不能再继续享受该子女的此项扣除。

5.子女满3周岁,但未入幼儿园的,是否需要填写就读学校或者就读国家(地区)?

答:需要填写。如果不填写,将可能导致此条信息之后信息采集失败,影响个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子女处于满3周岁至小学入学前的学前教育阶段,但确实未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仍可享受子女教育扣除,就读学校可以填写“无”。

6.是否必须在子女满3周岁之后才能填写?

答:本扣除年度内子女即将年满3周岁的,可以在子女满3周岁之前提前填写报送相关信息,子女满三周岁的当月即可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无须待子女实际年满3周岁之后填报。

7.子女已经不再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是否可以填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答:不可以。子女已经不再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已不符合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规定,无需填写相关信息。

8.一个扣除年度中,同一子女因升学等原因接受不同教育阶段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如何填写?

答:可以分两行,分别填写前后两个阶段的受教育情况。

9.不同的子女,父母间可以有不同的扣除方式吗?

答:可以。对不同子女,可以在父母间有不同的扣除比例,扣除比例只能为50%:50%,以及100%:0。其中一方为100%的,另一方无需采集该子女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10.对于寒暑假是否中断享受?

答:不中断享受。只要纳税人不填写终止受教育时间,当年一经采集,全年不中断享受。

11.对于存在离异重组等情况的家庭子女而言,该如何享受政策?

答:由子女父母双方协商决定。一个孩子总额不能超过1000元/月,扣除人不能超过2个。

二、继续教育

享受条件:

(1)学历(学位)继续教育

(2)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职业资格具体范围,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准。

标准方式: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400元定额扣除;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3600元/年。

例外:如果子女已就业,且正在接受本科以下学历继续教育,可以由父母选择按照子女教育扣除,也可以由子女本人选择按照继续教育扣除。

起止时间: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

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48个月(四年)。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继续教育证书上载明的发证(批准)日期的所属年度,即为可以扣除的年度。

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证书应当为2019年后取得。

备查资料: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等,注:个人需留存上述资料,以备税局检查。

Q & A:

1.同时接受多个学历继续教育或者取得多个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是否均需要填写?

答:只填写其中一条即可。因为多个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不可同时享受,多个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不可同时享受。

2.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与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可以同时享受吗?

答:可以。

3.学历(学位)教育,是否最后没有取得学历(学位)证书也可以扣48个月?

答:凭学籍信息扣除,不考察最终是否取得证书,最长扣除48个月。

4.如果可以,48个月后,换一个专业就读(属于第二次继续教育),还可以继续扣48个月?

答:纳税人48个月后,换一个新的专业学习,可以重新按第二次参加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扣除,还可以继续扣48个月。

三、住房贷款利息

享受条件

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而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首套住房贷款是指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是否符合政策,可查阅贷款合同(协议),或者向办理贷款的银行、住房公积金中心进行咨询。

标准方式

定额扣除:每月1000元,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对于2019年之后还处于还款期,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扣除)

扣除人: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变

纳税人及其配偶婚前各自购买住房发生首套住房贷款的,婚后可以选择一方的住房,由贷款人按照每月1000元扣除;或者由夫妻双方分别按照每月500元对各自发生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扣除。

起止时间

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但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20年)。

备查资料

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等。注:个人需留存上述资料,以备税局检查。

四、住房租金

享受条件

在主要工作城市租房,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的城市没有自有住房;

(2)已经实际发生了住房租金支出;

(3)本人及配偶在同一纳税年度内,没有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也就是说,住房贷款利息与住房租金两项扣除政策只能享受其中一项,不能同时享受。

标准方式

(1)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月1500元;

(2)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每月1100元;

(3)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人(含)的城市:每月800元。

谁来扣:

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且为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来扣除;

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且无房的,可按规定标准分别进行扣除。

特别提示:

1.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2.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先租房后买房的,在租房期间享受住房租金附加扣除,贷款买房后不再享受住房租金附加扣除,但如满足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即可以享 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先买房后租房的,如已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不能再同时享受住房租金附加扣除。

3.纳税人在老家有购买首套住房贷款,在主要工作城市无自有住房而租房住,可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和享受住房租金附加扣除二选一。

起止时间:

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租赁期结束的当月或者在主要工作城市已有住房;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行为终止的月份为准。

备查资料:

住房租赁合同或协议等,注:个人需留存上述资料,以备税局检查。

特别提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只能二选一。

Q & A

1.主要工作城市如何填写?

答:纳税人在扣缴义务人处办理该项扣除的,填写任职受雇单位所在的城市。

2.一个月同时租住两处住房或者年度中间换租住造成中间有重叠租赁月份的情况,如何填写?

答:一个月同时租住两处住房的,只能填写一处;中间月份更换租赁住房的,不能填写两处租赁日期有交叉的租赁住房信息。

如果此前已经填报过住房租赁信息的,只能填写新增租赁信息,且必须晚于上次已填报的住房租赁期止所属月份。确需修改已填报信息的,需联系扣缴义务人在扣缴客户端修改。

3.员工宿舍可以扣除吗?

答:如果个人不付费,不得扣除。如果本人付费,可以扣除。

4.某些行业员工流动性比较大,一年换几个城市租赁住房,或者当年度一直外派并在当地租房子,是否支持该项专项附加扣除?

答:对于为外派员工解决住宿问题的,不应扣除住房租金。对于外派员工自行解决租房问题的,对于一年内多次变换工作地点的,个人应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更新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允许一年内按照更换工作地点的情况分别进行扣除。

五、赡养老人

享受条件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含)

被赡养人:父母(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注:赡养岳父母目前不在扣除范围之列, 如果夫妻双方各自都有父母需要赡养,是各自申报专项扣除。举例来说,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夫妻赡养四位老人,夫妻两人可以分别按照每月2000元申报专项扣除。

标准方式

纳税人为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

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可以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具体分摊的方式:均摊、约定、指定分摊

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需签订书面分摊协议

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不变

起止时间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备查资料

采取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需留存分摊协议。注:个人需留存上述资料,以备税局检查。

Q&A

1.在多子女情况下,存在子女中只有1人工作,其他子女未成年或丧失劳动力的情况,工作的1个子女也只能按50%扣除?

答:是的。按照目前政策规定,非独生子女,最多只能扣除1000元/月。

2.父母均要满60岁,还是只要一位满60岁即可?

答:父母中有一位年满60周岁的,纳税人可以按照规定标准扣除。

六、大病医疗

享受条件

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药费用支出,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

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

标准方式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是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起止时间

为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医药费用实际支出的当年。注:新税法实施首年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要在2020年3月1日-6月30日汇算清缴时才能扣除。

备查资料

患者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或者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医药费用清单等。注:个人需留存上述资料,以备税局检查。特别提示:目前未将纳税人父母纳入大病医疗扣除范围。

所得税最长抵扣几年(图2)

所得税最长抵扣几年(图3)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