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坏账准备的税法文件

更新时间: 2024.09.19 03:18 阅读:

递延所得税管理涉及很多的事项,从理论上讲也很复杂,运用起来比较困难,以实务的形式来讲更加易懂,有利于管理的落地。在体系上引进递延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无论对资产负债表,还是对利润表,清晰度提升很多,这次我们先从坏账准备金来讲讲:

坏账准备是在会计核算中古老的资产减值项目,原来就是一根独苗,最后形成一个系统,除了计提准备金的科目得以保留外,其他的规定变化很大,早些年计提的费用是列支管理费用的,现在统一调整到资产减值损失,这个改变是合理的。

计提坏账准备金不是很多的企业的选择,特别是中小企业,一定是主管者与核算者共同认识到存在建立这个体系的必要性,认识到现实存在的危机需要平滑的处理和安排,也可能是过往管理的经历造成的一些惯性,早些年也成为效益调节的一种手段,过往一提到会计的职业判断,觉得很玄妙,很高深,随着会计核算介入业务的深度,业财融合水平的提高,对经营业务的洞悉已经成为会计工作的重要指标,当然对损失和风险的感知也是明显增强,因此建立这个体系是必要的,除非你的商业环境是封闭的,经营是十分审慎的。

主管者主要是管理核算者就坏账准备制度建立方案的批准,即同意计提,计提的原则,计提的方法,审批已经符合坏账核销的流程等,核算者要做好有关审批文件的保存、会计的处理、涉及坏账核销的材料保存、最后是所得税的有关处理,在计提和核销时引进递延所得税管理,有利于从会计数据上讲清这件事情。

坏账准备金计提的方法较多,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比例法,确定期末债权资产的范围,以审定的比例计提与滚动测试,期末保留达到比例金额的准备金,多退少补,为了平滑对效益的影响,我们按季度计提,为了进一步适应风险应对的需要,对于债权中涉诉或明显证据存在大概率坏账的,就单项提高计提比例,甚至对于已经事实形成坏账的,按全额计提,当然考虑到利润的平衡,按一定的年限分期处理,对于未提足的部分作报表附注处理,既保证了资产的相对真实性,同时对未来的资产变化有充分的考量。

坏账的核销绝对是痛苦的事情,会计最看不得资产报损,天灾人祸,不可言表,规范的流程是必要的,首先是完成资产报损的审批流程,通常由业务与法务、财务发起,报主管者审批,保存包括但不限于法院判决、执行文书、终止执行文书,对于破产清算或部分执行的,按债权的差额计入坏账报损,有关资料内部部门要能力配合,财务部门一定要搜集齐全套材料,妥善保管,接受税务机关的后期备案审查,这一块一定要重视,能够税前列支,毕竟能够挽回一定的损失,这是国家买单的。

递延所得税会计核算:

坏账准备金按期计提的部分,应增加所得额,在会计利润基础上,增计提应纳企业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坏账准备金),贷:应交税金(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坏账准备金)项目的余额就是坏账准备金余额与适用税率的积。

坏账准备金实际核销,同时符合税前列支要件的,应减少当期所得额,减计提应纳企业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坏账准备金)、应交税金(所得税)

在现实中也有一种特殊的情形,就是企业完成了资产的报损审批,会计上也从坏账准备金核销,但有时缺乏必要的法律文件,或者事实不清,不能在税前列支的,这一块就不作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在递延资产与坏账准备金余额核对时要注意这部分金额的调整,这种坏账的处理是最无奈的,会计上收不回,税法上不认可,从管理清晰的角度,只能先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往往也管不了太多的东西。

各位达人,只希望大家看看就行了,不要真得用上,欢迎交流!!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
没解决问题?查阅“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