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投所得税调整
1、基金投资了A企业,投资金额是1000万,现B上市公司有意向发行股份购买A100%的股权,则基金持有的A企业的股票会被换股成为上市公司股票。也设置了业绩对赌条款:若B企业若在一年内的业绩达不到XX标
2024.11.18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名词解释
通俗的来说,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预付税务局,资产类科目,应纳税额调增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贷方是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应付税务局,负债类科目,应纳税额调减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借方是所得税费用。
特殊情况如下:
关门打狗法,就是多退少补
同时注意行政罚款等营业外支出,纳税有调增但不递延,永久性差异,现在不给税前扣除,未来也不给税前扣除。
二、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通俗的说就是站在税法的角度资产的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为了向资产靠齐(账面价值-未来税前可扣除的金额),特殊情况的预计负债(预计负债的借方是没有相关票据的),所以不能税前扣除,未来实际发生才能税前扣除。
1、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
2、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与1相反)
3、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1相反)
4、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与2相反)
负债整体与资产的逻辑是相反的,以上是死记硬背的方法。
另一个记忆方法是,看应纳税所得额变化,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调增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纳税调减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因为调整就意味着当期多交税,就是预付税务局(资产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纳税调减是当期少交税,后期再交税,就是应付税务局(负债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综合题解题思路: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均是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应交所得税金额是依据税法的规定来计算的。可抵扣,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贷方就是所得税费用,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借方是所得税费用,跷跷板原理。现在缴税了未来才可以抵扣,现在没有缴税未来才补税。特殊情况不能使用所得税费用科目,如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上不允许影响损益表,那么确认递延所得税,也不能影响损益表,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的科目就是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本身。
综合题做题时,根据题目要求写计算过程,必须要备注调增还是调减应纳税所得额,方便后面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一看就知道是加还是减,否则就记不住了。计算所得税额的思路:按照题目给出的利润总额加纳税调增项(或减纳税调减项),再乘以当期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出应交所得税金额,但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要用未来的税率。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相关分录,分录不用合并,一步一步的写,合并起来容易晕。
尤其要注意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核算不影响利润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也不得使用所得税费用科目,用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我们杨克智老师说它是会计上的“疯狗”,看到它就提起精神,它会作妖。
纳税调整的类型:计提资产减值(信用减值)、转回的减值、资产折旧摊销(会计与税法不一致)、公允价值变动、预计负债、未弥补亏损、超额广告费、超额职工薪酬、行政罚款、国债利息收入(免税)。尤其注意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加计扣除,产生税会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但是自行购买的无形资产,摊销产生税会差异,是要确认递延所得税的。这是因为税法允许的加计扣除,是政策的优惠让你多扣少交税,如果还确认一个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意味着后期要补税,难道自己把这个优惠白白的放弃了吗。确认递延所得税,整体的纳税金额保持不变,只是按照税法的规定把纳税的时间提前或者退后了。
1、基金投资了A企业,投资金额是1000万,现B上市公司有意向发行股份购买A100%的股权,则基金持有的A企业的股票会被换股成为上市公司股票。也设置了业绩对赌条款:若B企业若在一年内的业绩达不到XX标
2024.11.18税会差异通俗来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差异(以后年度可以调整为一致)就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暂不讨论教科书理论,常见的递延所得税业务(资产/负债)总结如下:【递
2024.11.19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评估人员经常会遇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评估,对其评估处理也各不相同。本文仅就资产基础法下,企业价值评估中涉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评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找到更能反映递延所得税资产价值实质的评
2024.11.21关于递延所得税,不管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递延所得税负债,亦或是递延所得税费用,是不是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基本上都接触不到?有些是真的没办法接触到,比如说你单位使用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那递延所得税还真跟
2024.11.21一、特定交易 (一)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所得税 与当期及以前期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二)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企业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