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讲解

更新时间: 2024.11.20 22:57 阅读:

说到递延所得税,相信做财务的人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它在财务核算中相当于一个难点,很多人都没有理解他的原理,今天我来带大家讲一讲递延所得税,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递延所得税讲解(图1)

1. 首先我们要了解怎样会形成递延所得税

我们知道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按照企业的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但是在税法上有的并不认可会计准则,它是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由此会造成两者差异,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这里暂时性差异一定是指的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对企业未来期间的计税产生影响。这里一定要注意是未来期间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表示未来我要纳税,但是我现在并没有纳税,这个差异肯定会形成负债,那肯定就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样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今天我没有抵扣,但是未来我可以抵扣,这个差异可以表示这是一项资产,同样就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也就是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2.了解了递延所得税成因,我们要会判断哪些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哪些属于可抵扣差异

我们前面知道了差异产生的原因是账面价值和税法认定的计税基础的不同,所以肯定要先弄清楚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的概念。

会计上的账面价值就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税法上的资产计税基础是指资产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金额。

而负债的计税基础是=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讲解(图2)

我们可以将资产和负债分开讨论

资产1.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差异*未来税率)

2.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差异*未来税率)

在这里举一个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案例:某企业在2015年年末以500万购入一项固定资产,按照预计使用情况,估计其使用寿命5年,但是按照税法规定,该项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所以企业在计税时要按照10年确定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假设会计税法都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在2016年该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

可以分析在201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500-500÷5=400万

而计税基础=500-500÷10=450万

比较两者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两者差额50万,是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分录 :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 (50*25%)

贷:所得税费用 12.5

递延所得税讲解(图3)

负债1.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差异*未来税率)

2.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差异*未来税率)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按照会计准则,企业对于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将发生的支出在满足有关确认条件,销售当期即确认为费 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

但税法上计税基础规定,与销售产品相关的支出可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A公司2015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三年的保修服务,并在当年利润表中确认了200万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

该项预计负债在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价值=200万

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200-200=0

以上可以理解为未来期间该公司实际发生200万的经济利益流出用以履行保修义务时,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即表示该200万可以减少未来实际发生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200*25%)

贷:所得税费用 50

递延所得税讲解(图4)

其实之前从一个老师那里听课,学到一个巧记的方法,在这里可以分享给大家,我们可以将账面价值看成收入,将计税基础看成成本,拿资产来说,当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就可以看成收入>成本,我们有盈利了,当时有应纳税,这个时候就可以知道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同样当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以看成收入<成本,可以看成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然了,负债也就同样不需要记了,因为正好相反。

•••展开全文
标签: 暂无
没解决问题?查阅“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