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增税和所得税的关系
会计上如何确认收入 根据新收入准则、财会〔2017〕22号文件规定如下: 一,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
2024.11.07前两周,估计不少人都在忙活着在个人所得税APP上退税、补税。
•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退税,而有的人需要补税?
• 个税退的多是不是意味着收入更多?
• 交完的税为什么又可以退回来?
每年到个税清算时,这些问题就会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别着急,今天小编针对个税清缴的一些问题,给大家好好分析下:
一、扣完的个税,为什么会退回来?
目前我国个人纳税的原则是,收入越高,税率也就越高。
但是退的越多,就不一定说明工资越高了。
首先咱们先了解下为什么会退税:
每月发工资时,公司代扣的税款只是提前缴纳,可能多缴了,也可能少缴了,然后国家每年度会在已经预缴税款的基础上,进行「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
简单来说,就是我国个税的方式是累计代预扣,国家每年会重新计算一次。因此,在年底的核算处理过程中,就会有退补的工作。
比如:公司一年为小A交了5000元的税,但实际上小A去年的税加起来只有3000元,多出来的2000元自然是要还给小A的;
相反,如果公司为小A缴纳的税款只有2000元,就意味着小A还要补1000元的税。
二、退税越多,说明工资越高吗?
先给出答案:不一定!
有人就问了:相同级别岗位的两个人,工资也差不多,怎么退的税却不一样多呢?
这……当然是因为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不仅要看收入(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还和「专项附加扣除」以及年终奖的申报等有关。
小编拿在同一公司,工资待遇相同的老王和小王举例:
可以看到,两人的预扣税额都是一样的,而且都没有其他收入来源,那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
原来,老王已经结婚生子,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还背着一大笔房贷;而小王则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狗,和父母同住,也不用交房租。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专项附加扣除」了,它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6大项。
在交税之前,申报这6项就可以用来抵扣个税,能省下不少钱。
但如果像老王这样,一开始没有在个人所得税APP中申报,也没关系。
因为我们还可以在个税汇算清缴的时候补填,之前多缴的税钱,就会退回来了。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条件及扣除标准如下:
小王一项也没有符合的,而老王符合「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三项。
合计下来,老王一年的专项附加扣除=(1000+1000+2000)×12月=48000元。
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算算老王和小王实际应该交多少税吧!
在此之前,咱们先记住一个公式:自己要交的税=要交税的钱×税率-速算扣除数 。
老王和小王实际要交税的钱为:
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直接查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就可以了,税率表长这样:
根据税率表,可以看到两人的应交税的钱都在10%的档次,速算扣除数都是2520元。
这样一来,老王和小王应交的税很快就算出来了:
这下子,大家明白了为啥和你工资差不多的同事或朋友,退税退的比你多了吧~
所以说,光比较退税或补缴多少是没有意义的,应该关注实际应交税的钱和实际应交的税是多少。
三、总结
通过小编上面的讲解,大家对退税问题有没有更清晰一些呢?
最后小编再提醒一下:
在交税之前或者退税的时候,记得申报6大专项附加扣除,每一项申报,都可以让你少交不少税。
当然了,如果你还有年终奖的话,建议对比一下单独计税、合并计税两种方式,选最划算的那个就对了。
因此,退税多跟工资高没有直接关系,认真缴税切莫胡思乱想哦~
会计上如何确认收入 根据新收入准则、财会〔2017〕22号文件规定如下: 一,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
2024.11.07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必须一致吗?不一致的话,预警值是多少?税务稽查的数据对比来源是哪?……01开票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必须一致吗?税局回复!问题内容:“我公司从事全过程造价咨询行业,目前收到甲方支付的预
2024.11.07工资性收入包括什么,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简单,不就是每月到手的钱吗?说的对,也不全对。关于职工的工资总额是有什么构成的呢?实际上关于工资的构成很复杂,国家规范性的文件是199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工
2024.11.07在税收领域,我们经常听到法定税率、有效税率和现金税率这些术语。这些概念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和税收负担。本文将深入解释这些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税收制度和税
2024.11.07最近,因为2023年专项附加的原因,很多小伙伴登录个税app查看了自己2022年的薪资。不少小伙伴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的个税越来越高,是不是算错了?这个问题不是个例,当员工按月收到工资时,发现
2024.11.07